常見問題FAQ

提供您正確的衛教資訊,但此無法提供任何醫療行為和取代醫師當面診斷,若有身體不適的情況發生,請您盡速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預約專線 07-336331
    貼心提醒! 您可以先來電掛號
    或利用本站網路掛號系統,以免久候

常見問題  The most professional medical team to take care of people's health

目前位置:首頁 > 常見問題 
*耳鳴的成因及治療
耳朵是負責收集聲音,將聲音振動轉化成電子流經由神經傳到腦部,由腦部做為中央處理器,把雜訊去除之後就成為每天我們所感受的聲音;最常引發耳鳴第一主要的原因是聽力喪失,不論是單一頻率或多個頻率的聽力減退,大腦在這頻率收不到訊號時,對於這頻率的空窗,大腦會把這個頻率的敏感度給調高,因此產生相近頻率的耳鳴聲音。
 
但在某些時候,病患如果沒有聽損但聽神經或大腦變得很敏感,例如:身體狀況不好時、睡眠不足時、有壓力時、咖啡、茶葉、酒攝取太多時等,都有可能造成神經過敏,進而引發耳鳴。
 
預防或治療耳鳴當然要避免上述情況,同時因為我們腦部有消除雜訊的能力,如果耳鳴可以被判斷成雜訊,大腦自身就可以減弱耳鳴的聲音,這種清除雜訊的能力與我們的主觀意識、情緒狀態有很大的關係,所以往往在心情好時,耳鳴的聲音也會減少。
 
此外耳鳴的治療中不可或缺的是聽力檢查,根據聽力檢查的聽力圖以及左右聽力損失的差異性,可以大致區分出是否有其他嚴重疾病的可能性,或是一些經由手術即可治癒的耳鳴,這對於長期耳鳴的患者而言,聽力檢查是不可或缺的一項檢查,本診所有提供聽力檢查的服務;也有一部份的耳鳴單單只是外耳道的疾病所造成的,對於這些患者只要把外耳道問題解決了,耳鳴自然就會痊癒。

*眩暈的成因
眩暈的感覺有如暈車、暈船般天旋地轉的一種疾病,主要的成因是因為內耳的平衡器官左右二側的訊息無法達成一致所造成的結果,這種訊息不一致的現象,有可能是內耳在發送訊息時,左右訊息接收發送不一致所導致或內耳的訊息與大腦的視覺或其他感覺器官的訊息互相衝突,或者是有如平衡器官的中央處理器的小腦,處理的能力不佳所導致,所以會產生眩暈的疾病有非常多種,最簡單的暈車、暈船就是其中一種,任何導致內耳平衡器官暫時失常或永久損害,都有可能造成眩暈。當我們勞累時也會有短暫暫時的眩暈現象,那是因為小腦處理訊息的能力一下子變差、變慢所造成的。
 
再舉例說明,有些人連坐飛機都會暈機,產生眩暈的現象,那是因為平衡器官感受到的氣壓比較低,氣壓低就代表我們處在的環境位於高處,那是眼睛視野所見與平地並沒有二樣,單單這種訊息的衝突,在某一些敏感的人身上就會造成眩暈。
 
有許多介紹眩暈疾病的文章,僅是把幾個主要的病名介紹給大家認識,例如:美尼爾氏症等,其實無法涵概所有的疾病,所以對於眩暈疾病的診斷及治療還是必須確實的找耳鼻喉科醫師來幫忙才是。
 

*耳石脫落症
耳石位於內耳的平衡器官裡,是非常小顆的碳酸鈣結晶,平衡器官靠著耳石的位移來偵測身體的運動方向,作為保持平衡的一個依據,耳石如果掉落離開原來所在的位置,當頭部轉動時,也會引起耳石的移動,造成內耳平衡器官不必要的刺激,結果引發眩暈。
 
耳石脫落症所造成的眩暈與頭部的位置有相當大的關連性,頭部轉動到一個固定的位置,造成耳石的滾動就會引發眩暈,大約會持續20秒左右的天旋地轉,所以某些固定的頭部姿勢會引起眩暈,其他的姿勢又不會,而且眩暈的時間往往很短暫,如果反覆做同樣的頭部動作,平衡器官會適應,誘發的眩暈會越來越不明顯,因為引發眩暈的原因有非常多,耳石脫落症往往被過度診斷,如果眩暈的時間持續太長或沒有特定的頭部位置誘發眩暈,就有可能是其他的病因所造成的。
 
耳石脫落症主要治療方式可以嘗試用耳可復位術,在家做一些簡單的動作,嘗試把耳石滾落到不會引起平衡神經刺激的地方,藥物的治療也是一種很好的輔助方式,大部份的耳石脫落症可以在三星期左右因耳石被吸收而自行痊癒。

*需不需要吸鼻涕
鼻腔發炎時,鼻涕會變成黃色表示有細菌性感染,有時鼻涕不只停留在鼻腔,有時會蓄積在鼻竇,單純的擤鼻涕沒有辦法把鼻竇裡的鼻涕及靠近鼻腔後面的鼻涕給擤出來,像膿一樣的鼻涕清出來的主要目的:一是診斷,二是治療,醫師會根據抽吸出來鼻涕的黏稠度及樣態,做出最準確的診斷,來適當調整用藥。
 
鼻腔及鼻竇的膿鼻涕如果抽吸乾淨,黏膜不易腫脹,鼻腔及鼻竇的開口維持暢通,更加速全癒,所以把不乾淨的鼻涕清除乾淨,原則上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但是家長如果在家幫小朋友清鼻涕,必須懂得技巧,才不會將小朋友弄受傷。
*外耳疾病─耳黴菌症
耳黴菌症也常是挖耳道的後遺症,若使用不清潔的棉棒或是有水滯留在耳道內(不清潔加上潮濕),就容易產生耳道發霉的現象。此時耳道內就好像被灑了麵粉一樣會有一層膜狀黴菌層附著,因而產生輕度聽障、耳鳴、耳癢的情形。所以預防之道就是保持耳道的乾燥及清潔,不使用不當的器械挖耳朵。

*兒童發燒(Fever)
  小朋友很容易因為輕微的上呼吸道感染而導致發燒,發燒會讓家長感覺十分擔心,對於多數健康的小朋友而言,發燒只是對於一個新入侵的病原所產生的一種即時反應,所以愈是沒有接觸過的病毒,反應通常會愈明顯,尤其是小朋友的體溫控制並不是那麼成熟,所以常會導致39℃或40℃的發燒,在感冒前1-2天的發燒以38℃或39℃來表現,二者並沒有特別實質上的差異,唯一的差別是發燒愈高,小朋友愈會覺得不舒服,包括食慾暫時性變差、會比較沒有精神;退燒藥的目的是治療以上這些不舒服

  退燒藥並不是治療疾病的本身,所以38℃給予退燒藥的目的並不是讓小朋友不再燒起來,而是希望在治療的過程中不要感覺不舒服,一般而言,除非有特殊異常的症狀,在感冒前48小時的發燒,不一定急著要把體溫完全退到正常,只須要按時照著醫師的囑咐即可。

  在服藥及服藥之間有發燒時,使用退燒藥來減輕小朋友的不舒服;有些小朋友有熱性痙攣,通常熱性痙攣發生在年齡3歲以下的小孩,如果過去有熱性痙攣的病史,就儘量不要讓小朋友燒得太高;如果發燒持續時間超過72小時,就要密切觀察小朋友的一些症狀,雖然大部份的小朋友都還只是一個反應而己,例如:受到EB病毒的感染,幼兒的玫瑰疹都要燒個4-5天;但如果發燒的時間托太久,發生併發症的機會也會越大。  所以有必要對於發燒時間超過72小時,同時伴隨症狀厲害時可以考慮做檢查,例如:一般的抽血檢查、咳嗽厲害的可做胸部X光檢查、或尿液的檢查,以上是否需要做檢查,要看醫師的判定,因為不是每個小朋友都需要。

  有一些異常的症狀要提醒家長,在感冒的第三天以後有發燒伴隨嚴重咳嗽,有發燒伴隨嘔吐(尤其早上吐的厲害)、頭痛、厲害的腹痛、持續發燒39度大於72小時以上、或有嗜睡的現象(所謂的嗜睡不是指愛睡覺,是指一種精神狀況的改變表現,是一種無力感,精神狀況有減退的感覺)、或臉色蒼白、嘴唇發紫。再小一點的小朋友如果一直哭鬧不停、或不吃、不喝、不玩、或baby肢體無力的感覺,有這些現象時,須要找醫師做進一步的診斷和治療。
*孩子發燒怎麼辦?
  發燒只是疾病的警訊徵兆,可能是大病的徵兆也可能是一些小病的臨床表現而已,而大部分是屬後者。寶寶發燒就應請平時信賴的醫師查明,也不需要急如星火、十萬火急的非立即退燒不可。發燒本身並不會破壞我們身體的任何器官,反而應注意的是疾病本身會不會引發什麼問題?高燒不退,使人擔心,但要認清該擔心的是「病」而不是「燒」而已。我們該做的是「治病」而不是只有「退燒」,更應該認清的是退燒藥,退燒針都只能暫時退燒而不能治療疾病,故千萬別以為給退燒藥退燒了就認為病已治療好,任何發燒都有病因,我們只要把病治好就自然不燒,疾病未好之前,退了又燒是正常的病程,表示疾病尚未得到完全控制而已。

有了以上正確的觀念,你才可能去除「發燒恐懼感」。我再提供一些居家處理發燒的方法供家長參考:
1.家裡必備溫度計,摸起來燒燒的並不一定就是發燒,要確實量體溫才能確定。
2.衣服與棉被勿穿、蓋太多太厚,以免妨礙體表散熱。
3.補充足夠水份,以利排汗(開水、牛奶、果汁、飲料或流質食物均可),飲水及食物勿太燙,以免影響寶寶進食意願。
4.多安靜休息減少運動,避免產生熱量使體溫更高。
5.腋溫37.5℃以上即可使用冰枕或水枕。
6.腋溫38.0℃以上可用溫水拭浴10至20分鐘(泡澡時用毛巾輕拍皮膚以利散熱),之後再全身擦乾續睡冰枕。
7.家裡平常可儲備少量退燒藥、退燒肛門栓劑以備不時之需。
8.最重要的是,要按醫師指示定時服藥(不能只退燒而不治療疾病),大部份疾病皆有一定病程,疾病未好之前,退燒之後還會再燒,這是正常過程。
9.有任何問題可與您的家庭醫師密切聯繫
*鵝口瘡的預防及治療
鵝口瘡是一種黴菌(白色念珠菌)的感染,為什麼會產生呢?
常見的有哺乳器具不乾淨或餵乳者受到黴菌的污染,另外,近期之內有服用一些像是抗生素或類固醇的藥物,使得體內這些微量的黴菌過度繁殖而引起病症,其次當身體免疫力低下時,也容易受到黴菌的侵犯,在日常生活中要減少嬰兒鵝口瘡的發生,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1.餵奶前徹底洗淨雙手。
2.奶嘴、奶瓶徹底清潔之後再多煮佛二十分鐘以上,並且儘量避免使用安撫奶嘴。
3.哺餵母奶者,餵奶前先仔細清潔乳頭、乳暈,保持胸衣的清潔及乾燥。
4.寶寶的玩具應該定時清洗,(可浸泡攝氏55℃之清水至少10分鐘)。
5.每次餵奶後,應立即餵1-2口開水,幫寶寶清除口腔內所殘留的奶渣。
6.哺餵母奶的寶寶,除了寶寶需接受抗黴菌藥物的治療,媽媽也要接受治療,以避免彼此及反覆感染的機會。

鵝口瘡的治療不困難,使用抗黴菌藥物在口腔粘膜塗抹3-5天就能收到功效,要完整治療的話約需10天的療程,預後相當不錯。在治療的同時,也必須把誘發的因素去除才不易覆發,只要正確診斷積極治療,通常都能得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過敏性鼻炎的治療方法
  過敏性鼻炎是台灣的兒童最常見的過敏疾病之一,很容易造成日常生活的不便及課業學習的困擾,所謂的過敏疾病是指有過敏體質的人接觸了環境當中的過敏原或刺激因子之後,產生了局部慢性發炎的症狀,因為過敏性鼻炎容易因接觸或吸入過敏原而造成困擾的症狀。

  在治療方面可從幾方面去考量:首先病患本身一定會有過敏體質的存在,因此可從日常生活當中提升及改善病患的體質,其次由於接觸了環境中的誘發因子而造成過敏的症狀,所以就應儘量避免過敏原的接觸,但這方面在台灣的環境下幾乎較困難,最後就是針對局部過敏症狀來加以處理,可由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探討:

  在藥物治療方面,目前較常使用抗組織胺類的藥物,對於打噴嚏、流鼻水的改善有很大的幫助,但此類藥物有嗜睡的副作用,而且長期服用後,病患的治療效果會變差,所以研發出第二代的抗組織胺藥可以減少這些副作用的產生,其次在其他藥物類的使用,例如:抗發炎藥物,最主要有過敏細胞穩定劑及類固醇,主要是讓鼻黏膜的過敏細胞穩定而減輕過敏的症狀,目前在類固醇類有研發出鼻噴劑的使用,比起口服及注射的類固醇來說其吸收的劑量已減少很多,對於較長期的使用不製造成類固醇的副作用,也可減輕家屬對使用類固醇的擔憂,一般過敏性鼻炎不須使用抗生素治療,至於抗生素的使用時機是在過敏性鼻炎併發有細菌感染時,如鼻竇炎、中耳炎等。

  對於嚴重無法控制的過敏性鼻炎最後可考慮減敏療法的治療,但此治療需要耗費約2-3年的時間,而且是以注射已知過敏原的方式來慢慢讓病患產生免疫性抗體,以降低此過敏原的刺激,可是有一些小朋友它本身就害怕打針,而此治療要到特別專科醫師的門診處理,以防萬一注射之後副作用產生的話,可做緊急的處置。  過敏性鼻炎是一種遺傳性慢性反覆發作的疾病,除了透過檢驗瞭解自己體質之外,並且知道自己對哪一種過敏原過敏,儘量避免接觸及加強環境的控制,若症狀明顯厲害時,可用適當的藥物來緩解,不要讓它反覆發作以免影響正常作息及造成學習方面的障礙。  
*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是台灣兒童最常見的過敏疾病之一,很容易造成日常生活的不便及課業學習的困擾,所謂的過敏疾病是指有過敏體質的人接觸了環境當中的過敏原或刺激因子之後,產生了局部慢性發炎的症狀。

  一般分為「季節性過敏性鼻炎」「全年性過敏性鼻炎」,所謂的季節性過敏性鼻炎是在每年特定的季節才容易引起鼻子過敏的症狀,最常見的過敏因子如花粉、黴菌,容易在春暖花開及潮濕的雨季引起症狀。而全年性過敏性鼻炎則是全年反覆的發作,在台灣大多數以此形態發生為主,最常見的臨床症狀是連續性打噴嚏、流鼻水及鼻塞等,而且不定期有鼻子、眼睛、喉嚨的搔癢感而使得此類病患要常常揉眼睛、揉鼻子、清喉嚨等。

  要確定是否有過敏性體質可以做抽血檢查,看過敏指數的高低及找出特定的過敏原,關於治療方面,最重要的是避免過敏原的接觸,除此之外,可以用藥物來做治療,如果控制不佳,最後再考慮減敏療法。家中有過敏性鼻炎的小孩,每天早上起床容易有的症狀是打噴嚏、流鼻水甚至鼻塞的情形,不但病患本身不舒服連父母也相當擔心,為了減輕家中小孩的困擾,可依照既定的步驟做適當的處理,若有任何的疑問,可與您的家庭醫師做密切連繫,相信一定可以把過敏性鼻炎控制到最佳狀態。
上一頁1   2下一頁
高雄市前鎮區一心一路482號   TEL:07-3363311   E-mail:kenkonweb@yahoo.com.tw   copyright © 劉志明耳鼻喉科聯合診所 All Rights Reserved.網頁設計 鉅潞科技
本網站所有文章及資料,未經允許不得引用轉載及複製,違反者將予追究。

我們已不再支援IE6以下版本瀏覽器。
您可點選下列圖示進行各瀏覽器版本升級。

Chrome 3.0+Firefox 11+Opera 11+Safari 5+Internet Explorer 8+
Chrome 18.0+Firefox 11+Safari 5+Opera 11+Internet Explorer 8+